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简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
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是黑龙江省的一块肥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至124°26′,北纬50°09′至50°35′。南、西面和鄂伦春自旗毗邻,东、北面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521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6512公顷,水域面积1476公顷.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
自然地理
加格达奇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山势平缓,起伏不大,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分布在城区的周围,大部分平川分布在甘河南北两岸。平均海拔为
472米。平均年气温为-1.2℃,无霜期为85天至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94.8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分明,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高寒禁区”。
加格达奇素有“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林业部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军分区和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办事处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人口民族
全区设有卫东、红旗、曙光、东山、长虹、光明共6个社
区,下辖16个居民委员会。有加北和白桦2个乡,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6万人,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满、壮、白、锡伯、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柯尔克孜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5912人。
行政区划
加格达奇区辖6个街道、2个乡:东山街道、卫东街道、红旗街道、长
虹街道、曙光街道、光明街道、加北乡、白桦乡;加格达奇林业局。
历史沿革
加格达奇,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这一带,昔日是一片原始森林区,只有鄂伦春猎民经常出入游猎,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管辖。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同年8月10日批准设立大兴安岭特区,特区人民政府和林业管理局实行“政企合一”体制,驻加格达奇。于是人口急剧增加,迅速形成工业城镇,19 68年设置加格达奇镇。1970年2月21日,经大兴安岭特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置加格达奇区。同年4月,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90年)加格达奇区 隶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位于大兴安岭地区西南端,东、北两面与松岭区接壤,南、西两面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毗邻,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全区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全区分设红旗、卫东、曙光、光明、东山、长虹等6个街道办事处和加北、白桦两个乡。 1990年全区总人口1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万人;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 4%。区人民政府驻地加格达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地区未正式设立,只有少数白俄罗斯人和鄂伦春族猎民游猎,经常出现在此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该地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
1953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在这里进行森
林调查和勘察。
1960年7月,成立加格达奇林业局,同年11月,设置加格达奇镇。
1964年2月,开发大兴安岭的工作开始,统称为林区会战,指挥部就设在加格达奇镇。
1964年10月,加格达奇镇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全部交给会战指挥部,加格达奇镇与鄂伦春自治旗的隶属关系脱钩。
1965年3月,加格达奇镇被并入松岭林业公司,并撤销了镇的机构建制。这就形成了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规划。
1966年4月20日,由于开发森林资源,支援国家建设,国务院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协调的基础上,以国内字115号文件批准将鄂伦春旗东北部在原属地不变的原则下划入大兴安岭特区。
1967年末,重新组建加格达奇镇。
197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加格达奇镇改称加格达奇区。设为大兴安岭 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1979年7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的通知》(中发〈1979〉42号)又明确:松、加两区仍归黑龙江省管理,原属地权不变。
2004年11月25日,呼伦贝尔市政府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上报了《关于松岭加格达奇两地实行属地管理的请示》(呼政发〈2004〉96号)。强烈要求收回松、加两地。该市认为,大兴安岭林业开发的实质意义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已不存在,为促进该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请求自治区帮助该市收回松、加地区管理权。
地势气候
加格达奇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山势平缓,起伏不大,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分布在城区的周围,大部分平川分布在甘河南北两岸。平均海拔为472米。平均年气温为-1.2℃,无霜期为85天至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94.8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分明,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高寒禁区”。
加格达奇素有“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林业部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军分区和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加格达奇办事处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民族规划
全区设有卫东、红旗、曙光、东山、长虹、光明共6个社区,下辖16个居民委员会。有加北和白桦2个乡,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6万人,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满、壮、白、锡伯、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柯尔克孜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5912人。
资源概况
加格达奇区
加格达奇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最南端,始建于1991年3月,辖区总面积966110公倾,下属5个林场,6个经营所,5个管护区,2个苗圃,1个国家级林木种子园和营林公司等29个基层单位。加格达奇林业局作为岭南后备资源基地,生态环境优良,拥有百万亩人工林和完善的生态资源管护措施,植被系统逐步改善,木材资源蓄积逐年递增,生态环境建设稳步前进。多布库尔河流域已经被黑龙江省正式批准列为生态保护区。独特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特产丰饶的资源优势。这里山奇林秀,景色峻美,气候温和湿润,水草丰腴,施业区内林木葱郁,有松木、桦木、云彬等几十种林木;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鹿、野猪、山鸡、飞龙等珍奇野生动物;有哲罗、重唇、细麟等独特的冷水鱼类;山产品资源丰富,有野生蓝莓、红豆、黑木耳、菌类产品;有黄芪、灵芝等600多种品质优良的地道中草药。加格达奇林业局从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出发,借助“天保工程”的强劲东风,主动提出停止木材生产,实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按照地委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思路,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成了以资源管护、森林防火、营林生产为基础,以特色养殖、生态旅游、北药开发、绿色食品加工为替代产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北药种植发展到6大类36个品种,总面积达1万多亩,已经成为大兴安岭最大的北药种植基地;生态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家A级旅游景点古里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成了百鸟园、动物园、森林氧吧、多布库尔河激情漂流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以黑木耳为主要种植品种的绿色食品规模不断壮大,蕨菜、蓝莓等野生山产品采集加工水平逐步提高。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快捷的讯息,为加格达奇林业局发展特色经济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团结奋进的加林局人,正以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
商贸旅游
商贸服务迅猛发展。区域商业网点星罗棋布,物资丰富,购销两旺,市场繁荣。以林都商贸城、中央商城、林田大厦、百货大楼、富嘉隆超市等市场为龙头,商业网点遍布城乡,辐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北各县区。现代化的北山宾馆、华融酒店、林田大酒店、兴安饭店等服务场所、环境优雅、服务优良。宾馆旅店日接待旅客能力达到5000余人。
旅游业方兴未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佳境不胜枚举。区内生态环境仍保持较为原始状态,珍禽奇兽众多,森林景色尤为迷人。从市区出发西行45公里处可到达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鲜卑祖先最初住过的旧墟石室——嘎仙洞景区。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派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祀,洞内千年前的石刻祝文清晰可辩。嘎仙洞是中国北方古代文明遗存代表之一。古里山庄、岭南山庄、生态农业园区、林田山庄等是原始森林生态游、田园风光游的主要游览景区。此外还开展了北山森林公园城市园林游、兴安文化风 情游、山城城市风貌观光游、山野特产品购物游等、兴安渡假村、北山公园、儿童公园、东湖公园、铁道兵纪念碑等是主要的人为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数,6.1万人次。
主要景点
加格达奇北山公园
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北山公园位于城市北侧,拾阶而上登高望远尽可鸟瞰城市全貌,此处生态资源保存完好,是林区森林资源的一个缩影,山势连绵起伏且坡度平缓,伴随着林区开发建设,相继开发了一些景点,突出代表有铁道兵纪念碑、城市的重要标志物电视塔、森林氧吧、绿月桥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
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位于加格达奇北山公园内,纪念碑的建立对宏扬“大兴安岭精神”和美化市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变化座落于加格达奇北山上,造型为两根竖立的钢轨,整体为不锈钢制成。碑前一头昂首前行的马鹿玻璃钢雕塑,高为5米。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后为介绍铁道兵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历史的图文墙,墙高3米、宽10米、厚1.5米,正面两侧为体现铁道兵当年奋斗情况的玻璃钢浮雕,中间写着“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字样,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背面为大兴安岭地委、行署镌刻的碑文,摘要如下:“1964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三、六、九师8万官兵进军会战大兴安岭,……至1983年,共修建铁道792公里,桥梁124,隧道14座……为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缅怀英勇献身的烈士,特立此碑”。
加格达奇区
嘎仙洞
位于鄂旗首府阿里河西十公里处的嘎仙山。它本是天然的山洞,很早就存在,当地鄂伦春人都知道,并流传着许多有关嘎仙的神话。在嘎仙山南侧25米的陡坡悬崖上,赫然一个大洞,洞口张作菱形。
洞内宏伟宽阔,穹顶浑然天成,高20多米,有如大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幽暗深邃,神秘莫测,使人感到一种威严肃穆的恐怖气氛。
这洞,就是“千古之迷”的鲜卑石室。 《魏书》有石室规模“南北90步,南西40步,高70尺”的记载,但不知它在何处,找不到“石刻祝文”的实证,确定不了石室之所在。而揭不开这一谜底,鲜卑史的难题无法解决,不知有多少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此付出多少艰辛和心血,却终成憾事。
1980年7月30日,深有研究、颇有抱负和毅力的考古者米文平,在自己论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历四探嘎仙洞,终于发现了刻于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确定了嘎仙洞就是鲜卑石室。石刻祝文的刻词为竖行,通高70厘米,宽120厘米,共19行,12个整行,每行12至16字不等,余为半行,为抬头别行与题名。汉字魏书,隶意浓重,古朴雄健,全文201字。这一考古成就,成为历史性的贡献,意义重大而深远。
鄂伦春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2001年进行扩建,占地包括广场21000平方米,展厅由原来的一个展厅扩为五个展厅,建筑面职为3200平方米。5个展厅分别为:兴安猎神、兴安之韵、马背天骄、成就展厅、综合艺术厅,其中兴安猎神展厅生动的反映了鄂伦春民族历史发展、生产经济、生活方式、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
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
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是黑龙江省的一块飞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至124°26′,北纬50°09′至50°35′。南、西面和鄂伦春自旗毗邻,东、北面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521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6512公顷,水域面积1476公顷.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
铁路建设
1956年,国家计划开发大兴安岭,铁路部门对嫩加段( 嫩江—加格达奇)及加格达奇辖区进行勘测设计。
1959年,铁路工程部门进驻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站开始施工建设。
1961年4月,因国民经济调整,加格达奇站施工建设停止。
1963年,加格达奇站恢复建设。
1964年8月,加格达奇站由铁道兵第三师接续施工。
1968年8月,全站建设竣工。
1969年1月1日,加格达奇站正式运营通车。
1992年7月,车站随着业务量的加大,由原来的二等站晋升为一等站。
1995年12月31日,加格达奇铁路分局实现无行车重大事故4547天,为铁路分局安全生产最高纪录
其他相关
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要求收回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的问题
由于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在地理上属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为此黑龙江省政府每年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加格达奇作为地区公署驻地,已经具备了一个地级市的规模,在经济实力和城市规模建设上远远超过了它地图上隶属的县城鄂伦春自治旗的县城规模。基于各种原因,呼伦贝尔市和鄂伦春自治旗纷纷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能够协调黑龙江省政府,收回加格达奇和松岭两地,呼伦贝尔市政府、人大、政协多年来多次向上级要求收回两地,但两地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涉及林区问题,又涉及国家林业局,成为短期内无法解决,只能维持现状的棘手问题。